第二百四十七章 改开后的高考指南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笔趣阁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改开后的高考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四十七章 改开后的高考指南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二百四十七章改开后的高考指南原本以为只不过是和往日一样的普通转载。

  但,见到江山如此激动的反应后,在坐的几位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于是,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的看向了荣斌。

  “这记者名叫……”

  听见江山的询问后,荣主编低头找了一眼:“杨守春。”

  “怎么?”江海看着老三:“你认识这人?”

  “不认识,”江山摇了摇头:“咱们接着聊文章吧。”

  尽管江山没再说什么,但大家这一会都开始对荣斌手上的新闻感兴趣了。

  “杨守春同志的这篇文章名叫《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又响了》,洋洋洒洒的两千字,犹如平地的一道惊雷,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我打听,”荣斌介绍道:

  “这位《浙省日报》的特约记者,其实是义乌县委报道组的一位秘书。

  原本也是穷苦出身,所以明知道发表这篇文章会引火烧身,仍决定为众人抱薪。”

  “鸡毛换糖”这种祖祖辈辈的小微营生,连旧社会都没禁过,却在新社会被归入了资本主义的行列。

  一时间,一个个挑着扁担的“资本家”,都不知道该找谁说理了。

  【要不是因为穷,谁愿意背井离乡去走街串巷。如今,拨浪鼓再次响起,它摇出了三个利,一利国家、二利集体、三利个人……】

  “怎么样?”荣斌环顾几位:“大家都帮着掂量一下,这篇文能转载吗?”

  “三个月前的新闻,”江山依照以往的经验:“即使有什么幺蛾子,这会也该蹦出来了。”

  江海笑了:“我之所以找你们商量,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已经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风浪,毕竟“鸡毛换糖”的禁令还没有被废除。”

  “确实如此,”荣斌点点头:“但,江总编又觉得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觉得好就转载呗,”江山也看好这篇文章。

  “我主要是担心……”江海犹豫了一下。

  作为一社之长的他,必须考虑周全。

  “大家还记得今年7月《人一民日报》上的那篇《乔厂长上任记》吧?”江海同志提醒道:

  “前脚刚刊登了人家的文章,后脚连发几篇文章批评作者,咱《东方都市报》可干不出这事。”

  所以,必须多几分谨慎。

  《乔厂长上任记》,描写了一位敢于挑战陈旧体制,改革企业生产制度的厂长。

  办公室里的几位主编,都跟着点了点头。

  虽说这文是转载,但转载即代表着本报已同意对方的观点。

  出了事后,他们的江总编是绝不会把责任全推到作者和《浙省日报》的身上的。

  “终于想起来了,”江山决定给老大一些信心:“我说这事怎么这么耳熟来着。”

  “你又想起什么了?”江海问道。

  “前阵子一直待在轻工局那边,正好听他们聊过这事。”

  “他们也知道这事?”

  “毕竟是登上省报的文章嘛,再说如今但凡和改革沾边的新闻,谁都会多看几眼。”

  江海听了点点头:“这话倒不假。”

  江山接着说道:“据说那义乌县的书记谢高华,为了能赢得“鸡毛换糖”的彻底解禁,正亲笔起草一篇支持杨守春记者的文章。”

  不用等多久,一篇名为《敲糖换鸡毛,不是义乌的包袱,而是振兴义乌经济的一大优势》,将很快与群众见面。

  接着,那位为群众抱薪的记者杨守春,也将被委派为义乌县的宣传部部长。

  一年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家“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将正式开门营业。

  在那里发生的很多致富励志故事,都能在电视剧《鸡毛飞上天》里见到。

  当集多原型为一剧的《鸡毛飞上天》上映播出时,曾经的谢高华书记也同时收到了一副字:鸡毛飞上天,谢公情难忘。

  “伱当时可听清楚了?”

  荣斌重新激动了起来:“县W书记要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肯定错不了,”江山就差拍胸脯了:“轻工局局长的话,能是闹着玩的?”

  “真要是这样的话,”江海同志想得远了:“那咱们不但要转载这篇文章,还可以另写一篇文章支持一下杨守春记者。”

  “这建议不错,”江山又透露道:“你刚刚提到的那篇《乔厂长上任记》,估计也快翻身了,据说会被当成改革的典型重点宣传呢!”

  “这消息也是从许局长那听来的?”

  “嗯!”江山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很快,《乔厂长上任记》将以广播、出版、话剧……多种形式全面铺开。

  有关“乔厂长”的话题,一时间成了各家报刊最时髦的话题。

  《现实中的乔厂长在哪里》、《我们需要更多的乔厂长》……

  《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蒋子龙,也迅速成了炙手可热的报刊宠儿。

  《人–民日报》的话风急速改变。那位曾经对接《乔厂长上任记》的编辑,为了再次约到蒋子龙的文稿,竟亲自跑去天-津负荆请罪,。

  “老三,这事你怎么不早说,”江海重新规划了起来:“照这样看来,这两篇稿子咱们必须都抓起来。”

  “最近事太多,”江山笑道:“要不是荣斌提了句义乌,我还真没想起来。”

  何止一个小小的义乌县,接下来,整个浙省都将是浦江羡慕的对象。

  “那就这么定了,”一向对老三深信不疑的江海,直接拍板道:“明天就见报。”

  “对,”江山提醒道:“一定要抢在书记之前发表,不然又是新闻变旧文了。”

  “排版吧。”

  荣斌一听这话,赶紧将手里的稿纸丢给了排版编辑。

  这事落实后,江海明显松快了不少:“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问题没有,不过我倒有个建议。”江山放下了手里的茶杯。

  “说吧,我就想听你的建议。”

  “敦煌的系列报道已经结束了,”江山建议:“我想建一个新栏目:《走进校园》。”

  “走进校园?”蔡文升一听就知道归他管:“咱们报的副刊又要添新栏目了?”

  “过了年又该忙高考了,”江山想到了后世的高考指南:

  “可很多高考生对国内的大专院校,并不是十分了解……”

  “所以,”江海笑道:“你就想给他们介绍介绍?”

  “是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这提议很好嘛,”江海真觉得好:“老蔡你觉得呢?”

  “既有新意,又有意义,”蔡文升缓缓说道:

  “这提议何止是好,最近不断有大专院校重新启用,如果没人报导,这帮高考生上哪知道去?”

  “别说普通高考生了,很多院校我都不清楚,”荣斌感叹道:“江科长,你这栏目说不定还真能帮上大忙。”

  “是吧?”江山呵呵笑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bi.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b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