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选_初唐:砥砺前行
笔趣阁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七章 人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章 人选

  第412章人选

  陈青兕提起了当年刘仁轨被李义府事件时,许敬宗的相助之情。

  许敬宗听陈青兕旧事重提,一想另外一个最佳人选李绩,常年不理政事,也没有对陈青兕有过帮助,便觉得稳了。

  许敬宗知道陈青兕在李治心底的分量,论宠幸自是不及自己,可他每每提出的建议都直戳朝廷本质,直指朝廷的弊端隐患。

  他所言之事,对于朝廷皆有大利。

  如新罗论,吐蕃论,再如漠北三受降城,还有海东倭国的征伐,无不给朝廷带来深远的影响。

  毫不客气的说,大唐现在有今日之盛,陈青兕的存在居功至伟。

  甚至大唐未来数十年,都会享受陈青兕带来的福利,安稳的北疆,以及倭国银山。

  他或许不如自己得宠,但存在的价值却在自己之上。

  李治对于他建议的重视,不会少于他。

  他站在自己这边,这亚献、终献,自己大概率能混上一席位。

  念及于此,许敬宗对于面前知趣的尚书郎更添了几分好感,态度更加友善。

  陈青兕对于许敬宗的态度并不在乎,这老家伙翻脸跟翻书一样快,他的好感友善根本不值钱。

  但他在李治心里的位置极重,有他争夺亚献、终献,目的也算达到了。

  马车在陈邸停下,陈青兕回到了家中。

  在后苑玩耍的镜镜,见陈青兕回来,大笑着将自己一头栽进自己父亲的怀里“阿耶阿耶”的叫着。

  许是相处的时间短,镜镜对他这个父亲格外的亲近。

  陈青兕抱着自己的乖儿子也是活爹,来到萧妙宸的身旁。

  萧妙宸道:“有一事想跟郎君商量一下。”

  陈青兕在自己夫人的身旁坐下,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萧妙宸道:“是关于镜镜的,镜镜也到年纪了,是该考虑蒙学之事了。”

  陈青兕点了点头。别以为古人就不卷。

  人类的进步靠的就是学习,不断的卷。

  只是古代绝大多数人连卷的资格都没有,若牛马一般度日。

  真正有条件的人家,孩子一般三岁、四岁开蒙,进蒙馆。六岁至八岁进学馆,这个年龄划分跟今天的幼儿园、小学的划分差不多。

  历史上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是什么?

  就是天干地支的六十甲子表,这玩意现代人都不见得能够顺利咏诵。

  何况是五岁的孩子?

  固然表明了李白的天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他也在卷。

  镜镜有这条件,也避免不了卷这条路。

  陈青兕其实在后世有些反感卷,自小就给各种意林洗脑,说什么快乐夏令营,说什么快乐教育才是王道。

  结果呢?

  一个个回旋镖,将那些所谓的公知,扎的体无完肤。

  靠着卷混出来的华夏新一代,跟西方快乐教育的新一代比比?

  人家那是当猪养!

  给各种嘲讽死读书的那一代人,将华夏建立的如何?

  成绩有目共睹!

  陈青兕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抱有一定期待,对于他的教育也很重视,认真的回应道:“镜镜颇为机敏,确实可以让他接受正统的蒙学教育。”

  萧妙宸伸手刮了刮镜镜的小脸蛋,换来一阵嬉笑,道:“现在蒙学有两种,可聘请名师入宅院当任西席,在自家建一座书塾。”她说到这里,笑了笑道:“以郎君在士林里的声望,聘请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儒不难。只是长安的宅邸有些小了,不合适。洛阳这边够大,是可以的。还有一种是去他人宅邸的书塾里学习,不少大臣家宅里都有书塾,也对外招收学生。郎君是怎么想的?”

  陈青兕说道:“我们这里不是书香门第,不以书香示人。在家宅中建书塾不妥,何况大儒未必就是好先生好老师。蒙学学的不是文化,是做人是奠基。才高之人,未必就能当好蒙学先生。就怕招募到那些才气极高,却一心巴结媚上,想要通过镜镜攀高枝的人。还是寻一个名声好,口碑好的蒙学学堂吧。镜镜需要的是一个好环境,而不是尚书之子的特权。”

  萧妙宸立刻道:“妾身打听了洛阳城里的较为出名的书塾,郎君可以了解一下。”

  “说吧!为夫记着!”

  陈青兕知道萧妙宸比他更加望子成龙,所说的书塾应是百里挑一的,随便选一个都不会误事。但关心自家孩子,还是听的格外认真。

  萧妙宸道:“第一所是东城的虞家学塾,虞家开学塾已经好几代了,从虞永兴开始,一直至今,现在虞家书塾的西席先生是陆玄之,乃江南有名的才子。”

  陈青兕微微颔首,虞永兴就是虞世南,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虞家也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

  现在虞家的家主叫虞昶,乃虞世南之子,现任工部侍郎。

  虞家学塾自是靠得住的。

  萧妙宸继续说道:“还有是孔家学塾,孔家学塾的先生乃孔家老家主孔安,此人最是严厉不过,当年许相公的孙子在他书塾学习,因为仗势欺人,被孔老直接逐出了学塾,许相公想要说情,直接被老先生拒之门外。”

  陈青兕也知道孔安之名,他是当代大儒,更是孔家子弟,孔子的后人父亲是有着盛世鸿儒之称的孔颖达。

  孔安致仕闲不住,就在自家的书塾里当任先生。

  他的教学能力应该不俗,几个儿子孔志元、孔志约、孔志亮都是名声响亮的大儒。

  陈青兕点了点头,尽管对于孔家没有什么好印象,但孔颖达祖孙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道德也说得过去,传授蒙学,绰绰有余。

  萧妙宸顿了顿,说道:“还有一家,西城的颜家学塾,颜家乃先师颜回之后,也是千年书香流传。尤其是《颜氏家训》,妾身拜读了,让人叹为观止。”

  陈青兕微微坐直了身子。

  颜家。

  虽说是孔门后人,颜家的风骨可比孔家强多了。

  颜杲卿、颜真卿,那风骨,即便陈青兕听到颜家二字,都会肃然起敬。

  “只是颜家最近出了一些问题……”

  陈青兕奇道:“什么问题?”

  萧妙宸道:“颜家自颜之推先生以后,几代人皆是名儒,尤以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三人为最,然颜勤礼的夫人柳氏乃中书令柳之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bi.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b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