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大阅禁军兵威壮(七)_宣和轶事
笔趣阁 > 宣和轶事 > 第276章 大阅禁军兵威壮(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6章 大阅禁军兵威壮(七)

  李格非上前,展开诏书读道:门下,朕闻天子之治,备以六师之用。故爰整军旅,董齐三军,是所以上承诸庙之遗意,下垂百代之懿范。是以校阅诸军,命将讲武,磨砺爪牙,诸军当奋发勇武,激昂义气,朕不吝财帛官爵之赏!

  之前李格非曾经草拟了很多诏书,都很得赵佶的心意,唯独这一次多次草拟出来的诏书赵佶都很不满意,认为诘屈聱牙,士卒们不能听懂,而且大阅才是重点,长篇大论诏书有什么意思,士卒们有不能听懂,明白两点就行,好好操练、钱财、官爵都有的是。

  李格非宣读完诏书后,殿前都指挥使、左右厢教阵都总管姚麟策马前来,下马对赵佶说道:“官家,诸军列阵完毕,请官家校阅!”赵佶点点头说道:“诸军校阅看来。”

  姚麟这才上马,来到诸军阵前,取过令旗,用力一挥,军阵中也加以回应,宋军的军阵开始缓缓移动起来。所谓校阅禁军,不光是队列和个人武艺,更重要的就是阵法。

  冷兵器作战,军阵是极为重要的,一旦一方的军阵被击破,那就意味着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当然,在大阅上表演军阵,多少带有一些表演性质,都门禁军玩这套表演最是拿手。

  捧日军与天武军展开架势演练,宋军士卒都是军容严整,杀声震天,按照阵法相互逼近,一旦进入弓弩的射程,两军的弓弩手几乎是同时放箭,数万箭矢同时升空,整个天空都为之一暗,没有箭头的箭矢打到宋军的甲胄上叮当作响,当然也有几个倒霉蛋被射到没有甲胄保护的地方,惨叫一声被拖出军阵去了。

  看到这漫天的箭雨,不少朝臣和使节都吓得发抖,一些熟知军务的使臣更是惊叹于大宋的富庶。这时候生产一支箭克并不容易,其实箭镞反而是最容易的,反倒是箭杆,都需要手工制作,非常麻烦,一支箭大概十五钱左右,刚才这几轮箭雨,就是数十万贯的钱财啊。

  看的吕惠卿眼睛直抽抽,看着这些士卒们直接将地上的箭杆踩断,吕惠卿不由得暗骂:这帮丘八惯会作践钱财!

  双方军阵越靠越近,手持木刀木枪的两军士卒逐渐接近,乃至于白刃相交,指挥天武军的何灌和指挥捧日军的种师道不断发出命令,调整部队的部署。双方的帅旗高高高飘扬,所有士卒的眼睛都死死的盯着对方的帅旗,只要砍到帅旗,就能获胜,官家的赏赐,还有各级将校的提拔,都在此处了。

  虽然拿的都是木刀木枪,双方又都穿着甲胄,但是打着打着,双方已经打出真火来了,都不管不顾的往往对方帅旗处猛扑,不断有士卒被打得满面流血的被抬下来,但是双方士卒反而是越打越狠,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天武军明显占据优势。

  天武军的军阵已经牢牢楔进捧日军的军阵中,离种师道的中军已经非常接近了,何灌在马上,看着已经不远的种师道的帅旗,对中军低声说了一句,天武军的中军传来旗语号令,天武军中突然发出一声呐喊,天武军士卒们大声怒吼,扑向捧日军军阵。

  天武军的突击向一双无形的大手,将捧日军的阵线向后狠狠推了一节,捧日军的战阵好像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只要踢上一脚就会倒塌。

  在观看大阅的诸位大员们也在议论着,看来这何灌端的厉害,种师道西军名将,竟然被他打得节节败退,看来都门禁军中也不是没有将才嘛。一众大员们都在夸奖何灌有勇有谋,只有章惇和吕惠卿带着玩味的笑容看着前方。

  赵佶问道:“计相久在陕西,熟悉军务,以计相看,此番谁能得胜?”

  吕惠卿说道:“官家,只看种师道想什么时候取胜!”吕惠卿此言一出,一众臣子们哈哈大笑,都觉得吕惠卿怕不是疯了,就算他们再不懂军务,但是眼下天武军占了上风已经是很明显的事情,若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还吹什么老于军务。

  更有人觉得,吕惠卿肯定是奸佞本色又爆发了,明知道现在官家信重西军诸将,尤其是是种家兄弟,故而为了讨好官家,吕惠卿这奸佞才故意说种师道必胜的。

  吕惠卿面对他们的嘲笑,毫不介意,只是静静的看着校场,赵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种师道号称西军名将,本事还在种师中之上,怎么会这么被动呢?莫不是有什么蹊跷?

  赵佶问道:“枢密院都承旨张叔夜来了吗?”

  章惇赶紧说道:“张叔夜来了的。”

  赵佶立刻说道:“梁师成,去请张叔夜过来!”不一会张叔夜就带来了,向赵佶行礼后,赵佶问道:“久闻张卿颇通韬略,以张卿之见,天武和捧日二军,谁能得胜啊?”

  张叔夜仔细观察了一下,对赵佶说道:“官家,以臣之见,天武军此刻虽然占上风,但是恐怕难以持久,最终恐怕还是捧日军获胜。”

  赵佶问道:“张卿何以见得,可否告知一二啊!”

  张叔夜说道:“劳官家动问,目下天武军士气正锐,杀进捧日军,但是天武军深入捧日军内部,不是什么好事,若是能够迅速接近捧日军的帅旗,将其夺去,自然能够取胜,但是一旦时间拖久了,突入捧日军的内部这部分天武军精锐就危险了,说不定捧日军反击,就能反败为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赵佶点点头,说道:“赐坐!”让张叔夜在旁边的伺候,顺便为赵佶讲解校场的局势。

  看着天武军气势如虹的杀进捧日军,种师道毫无表情,只是低声下令,捧日军中军的令旗一挥,两旁的捧日军士卒突然向前突击,准备切断突入的这伙天武军士卒,何灌连忙下令两翼的天武军收缩阵型,向中间靠拢,加强天武军在正面的力量。

  种师道只是笑笑,继续下令,捧日军在两翼的士卒突然从两翼发动突击,从侧翼打进了天武军的阵型内,迅速向天武军的帅旗逼近,此刻天武军的主力被捧日军牢牢抓在当面,根本无法加强两翼。

  何灌也是心一横,根本不去管什么侧翼了,带着最后的预备队直接来到正面,就看是天武军率先打破捧日军在正面的防御,还是捧日军率先从侧翼击败天武军。

  战场形势的变化如此之快,令在场的人都是没有想到了,明明刚刚天武军还占尽优势,怎么现在连主帅都要上去搏命了。

  赵佶笑着问道:“张卿,现在怎么看?”

  张叔夜说道:“胜负定矣,只是时间问题了。”

  赵佶点点头,继续看着校场上,虽然天武军在两翼的士卒竭力抵抗捧日军的进攻,但是阵型已经被打乱的天武军很难抵抗捧日军的进攻,当捧日军士卒夺去天武军帅旗时,种师道和他的中军仿佛就近在眼前一样。

  赵佶起身说道:“天武、捧日两军士卒,都每人赏酒肉钱财,此次大阅表现优异的,记功报来。”

  接下来就是白梃兵的表演了,马军当然不可能搞对抗演习了,但是在校场另一头,树立起了密密麻麻的草人,上面还有甲胄,用以模拟敌军。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随驾都总管狄咏上前请令道:启陛下,马军已准备完毕,请陛下下令!

  赵佶说道:“开始操演!”

  狄咏上马而去,亲自统率着白梃兵向着校场那头去了,从亲兵手中取过了一张通体黝黑的长弓,韩忠彦不由得赞叹道:“当年面涅将军之威,今日又得见矣!”

  面涅将军,乃是狄咏之父狄青的外号,只因狄青起于微末,是从士卒中靠军功成长起来,成为高级将领的。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当时脸上还留有刺字。宋仁宗曾劝狄青敷药除掉刺字,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故而就算狄青日后做枢密副使,任三衙管军时,脸上仍旧带着刺字,故而有个外号面涅将军。狄咏今日以马帅之尊,亲自统帅白梃兵演武,不由得让人想起来他的父亲狄青。狄青在战争中,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当年在平定侬智高叛乱时,狄青就身先士卒,带领精骑杀进昆仑关,使叛军丧胆。

  赵佶看到狄青带头冲锋,笑着说道:“去告诉大理使节,带头冲锋的,是当年大破侬智高的狄青之子!”梁师成赶紧去向大理使团传达此事。

  一众臣子们都在内心暗笑,官家可真是促狭,大理使团可能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兵马,再加上狄青在西南威名赫赫,恐怕大理使团们心胆俱裂,真是杀人诛心。

  梁师成前去传话后,段和誉起身远远看向狄咏的方向,说道:“这就是当年狄将军的儿子啊!”一众大理使节都望向校场上,看来狄青确实在西南威名赫赫。

  狄咏带着白梃兵,他在最前方押着白梃兵的步子,缓缓的提起马匹的速度,白梃兵缓缓加速,从走提速到小跑、再到加速,狄咏在五千白梃兵的最前方,取下自己的长弓,弯弓如满月,一支鸣嘀响箭呼啸着扑向目标。

  紧紧跟随着的就是白梃兵士卒们发射的箭矢,和步军接天蔽日的箭雨不同,马军是连续不断的箭雨,五千白梃兵以都为单位,向靶子射击,射击完后当即拨转马头,给后面的骑兵射击的空间,五十都马军连绵不断的箭雨射向这些草人。

  当最先射击的第一都士卒转了一圈重新回到前面时,他们早就收起了弓弩,拿出了自己的趁手的长兵,在狄咏的带领下直扑草人。白梃兵士卒们根本没有其他的动作,仅仅只有一个向前刺的招式,当他们滚滚的马蹄,扬起漫天的烟尘,最终又落下的时候,整个校场上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草人了。

  莫说大理使节,就是大宋的这些大臣,又有几个真的见过数千铁骑席卷而过的威势,仅仅五千白梃兵,给他们的震撼远比刚才那十万禁军来的大。

  不少文官们看着滚滚而去的白梃兵,嘴巴都合不拢了,只是喃喃的说道:“铁骑之威,竟至于斯乎!可叹、可怖!”

  待到白梃兵过去良久,围观的老百姓才发出一阵直冲云霄的叫好声:西军好汉子!好样的白梃兵!

  接下来就是折克行率领的麟府路党项轻骑了,和白梃兵不同,这些党项轻骑倒不像是来演武的,更像是来东京卖艺的,仗着马术精湛,玩出了各种花样,什么蹬里藏身、五箭连珠,各种各样的手段像变戏法一样的使出来,引得围观的老百姓纷纷叫好,大呼过瘾,比看金明池的水军操演好看多了。

  赵佶回头看着围观的百姓,笑着说道:“今日里东京城的百姓们倒是过足了瘾啊!”

  苏辙笑着说道:“官家,东京百姓最喜热闹,这等盛事,岂能错过!”

  赵佶也是笑笑,能和百姓们同乐,倒是大宋官家的一个好传统,在这点上,赵家倒是不那么令人讨厌。演武结束后,诸军整队,赵佶下令赐诸军钱财布匹、有肉各有差,节级以上的将校,还可以参与赐宴,同时赵佶在行宫赐宴参加大阅的文武官吏和各国使团。

  这种宴会,按大宋风气,当然是要吟诗作赋的,尤其是赵佶,即位之前就颇有才名,即位后从宫里传出来的曲子,都是极好的,当然要赵佶今日里带头先写。

  赵佶沉吟片刻,说道:“今日观诸军大阅,填一西江月吧!:

  随即命笔写道: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大宋君臣们固然是高歌酣饮,只是各国使节们杯中的酒是什么滋味,那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喜欢宣和轶事请大家收藏:宣和轶事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bi.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b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